大明王朝走到末路时,内忧外患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。外面有后金节节逼近,内部又是农民军此起彼伏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公司,百姓过得水深火热。
这个时候,有一个名字总能挑起无数争议——袁崇焕。那么问题来了。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?
要说功劳,袁崇焕绝对有。他在辽东和后金打了几场硬仗,宁远大捷、宁锦大捷打得敌人头破血流。
尤其宁远一战,红衣大炮把努尔哈赤轰得遍体鳞伤,不久后努尔哈赤就死去。虽然具体死因还存在争议,但世人普遍认为,袁崇焕的这一炮,给后金汗王造成了致命打击。
从此,他成了大明的“抗金英雄”,但他的争议也从这里开始,明末辽东有两个重要人物,袁崇焕和毛文龙。
他们原本都是抗金的中坚,但性格不同,处事方式也不一样,结果从合作逐渐走向了对立。
崇祯元年,袁崇焕上任不久,就对毛文龙的种种行为看不顺眼。毛文龙骄横跋扈,手里有兵却不听调度,还喜欢独断专行。对袁崇焕这种刚直的性格来说,简直就是眼中钉。
展开剩余67%崇祯二年,袁崇焕直接以十二条罪状处死了毛文龙。很多人替毛文龙喊冤,说他坐镇皮岛牵制后金,是个不可或缺的屏障。
可实际上,毛文龙在世时,该打的仗后金照打,没见有什么顾忌。毛文龙有功,但也有乱政的一面;袁崇焕的刀子虽快,却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。
毕竟,他这是在动朝廷的台柱子。
不久之后,事情急转直下。崇祯二年十月,皇太极大军突然兵临北京。这场“己巳之变”,很多人都怪在袁崇焕头上,说是他防线失守。
可事实是,清军是绕道直逼京城,根本不是从他那里打进来的。袁崇焕接到命令后,也第一时间带兵勤王,没有任何拖延。
反倒是崇祯,对这位千里赶来的大将,竟然连城门都没让进。
崇祯的多疑在这时彻底爆发,皇太极的反间计稍一放风,他立刻信了,怀疑袁崇焕和后金暗通。
再加上袁崇焕杀毛文龙、和谈未果这些旧账,全都被摆在台面上放大。一个原本战功赫赫的大将,顷刻间被打成叛徒。
其实,袁崇焕的所谓“擅杀”是因为毛文龙确实难以驾驭,所谓“和谈”,也是为了拖延敌人脚步,每次书信也都报备过朝廷。
只不过,这些解释在崇祯耳里,全都成了借口。皇帝的疑心病一旦发作,再大的功劳也救不了命。
最后,袁崇焕被凌迟处死,场面无比凄惨。他的死,并不是因为真有罪,而是因为崇祯需要一个替罪羊。
大明朝失去的不只是一个能打的将领,更是无数将士的信心。
大家看在眼里,心里明白:连袁崇焕都难逃一死,那谁还敢为大明卖命?
所以,袁崇焕该不该杀?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。杀了袁崇焕,大明失去的不止是一个人,而是整个朝廷赖以支撑的勇气和希望。
这篇文章是否有不符合史实的情况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公司。
发布于:河南省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